宁夏廉洁齐家好故事
视高官厚禄如粪土的乱世忠臣——张轨
西晋时期,宁夏出了一位赤胆忠心、淡薄名利的凉州刺史张轨。张轨是前凉政权的奠基者,在西晋衰微、五胡乱华之际,他毅然举起拥护朝廷正统的大旗,团结凉州地区的各族百姓,保境安民,抵御外敌,使凉州的经济文化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他淡泊名利,以身作则,屡次拒绝朝廷高官厚禄的封赏,其高风亮节被后人称颂不已。
张轨(254-314年),字士彦,安定乌氏人(今固原市境内),是西汉初年常山景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张氏家族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以儒学传家,家风儒雅淳朴,张氏数代都被举为孝廉,征召为官。张轨的祖父张烈,在曹魏时为外黄县(治今河南省杞县东)县令。父亲张温,官至太官令,专门掌管皇帝饮食。张轨的母亲出自陇西大族辛氏,所以张轨从小就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度,一个人的品第高低,与他的出身门第及官位密切相关。张轨年轻时曾经和当时任中书监的著名文学家张华谈论经史和国家大事,张华非常器重这个年轻人,感慨地说:“张轨是安定郡读书人的翘楚,我认为他的品行和才能足以称得上是二品中的精英人才了。我看可以称他为‘二品之精’”。二品已经是当时士族阶层所能取得的最高品位了,因为当时品第虽有九等,但一品徒有其名,根本没有人能得到,所以二品算最高。可见,在晋代那个门阀士族占据统治地位的贵族社会里,张轨称得上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
张轨的才学和品德得到了朝野的一致认可,声望与日俱增,官也越做越大。晋惠帝即位时,张轨已经做到了散骑常侍、征西将军司马之类的高官,是一位颇有权势的人物了。张轨非常钦佩东汉初期的著名凉州将领窦融,他决定以窦融为榜样,出镇河西凉州,建功立业。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年),张轨正式出任凉州刺史。
作为西晋封疆大吏的张轨,在西晋未年的艰难岁月里,一直坚定地站在中央政府一边,多次派兵勤王。公元311年(永嘉五年)京师洛阳被刘曜攻陷,晋怀帝被刘曜俘虏杀害。此后,秦王司马邺从洛阳逃入关中,被拥戴为晋愍帝。张轨听说后,立即上表,表示拥戴司马邺,并派遣前锋督护宋配和自己的儿子先后率领七万军队前去保护新即位的晋愍帝。由于张轨忠心晋室,得到了西晋朝廷的多次加官进爵。早在司马邺当皇太子时,就遣使封张轨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张轨却执意拒绝了朝廷的封赏。等到晋愍帝在长安即位登基,再次派人前往凉州正式加封张轨为骠骑大将军。却被张轨再次拒绝。左司马窦涛劝说他:“当初周武王伐纣灭商,大封功臣,封周公旦于鲁,封太公望于齐,无非是为了使功臣们得到应有的待遇,鼓励人们对朝廷忠心耿耿。现在天下分崩离析,朝廷名存实亡。凉州虽然偏远,仍不忘记匡扶晋室。朝廷屡次派人来封赏您,目的也是为了表彰忠臣义士,使天下人向您学习而已。大人何苦屡次拒绝朝廷的封赏呢?”张轨义正言辞地回答道:“当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我张轨没有什么才德,只能努力使凉州免遭战火摧残罢了,怎么能借国难之机,向朝廷讨要官爵呢?这和趁火打劫、乘人之危有什么区别!”后来,晋愍帝又命大鸿胪辛攀亲自前往凉州,拜张轨为侍中、太尉、凉州牧、西平公,张轨再次坚决予以回绝,显示了他视高官厚禄如粪土的高贵品质。
张轨治理凉州达十三年之久,政通人和,百姓乐业。他临去世前,流着眼泪对儿子和手下官吏说:“我这辈子没有做什么有德行的好事,现在我就要离开人世了,你们一定要尽臣子的本份,安抚百姓,治理地方,上思报国,下以宁家。我的丧事不要大操大办,一定要节俭。棺木不要用名贵木材,也不能油漆和雕刻花纹,墓室内不准放陪葬品,更不准放金玉之类的贵重宝物,务必薄葬,以减轻百姓负担。我死后,你们一定要听从朝廷旨令行事,不能做大逆不道的事情。”张轨死后,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赠谥号曰武公。
张轨一生效忠晋室,廉洁奉公,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84晋惠帝永宁元年春正月条下面曾有这样的评注:“呜呼!世乱则人思自全,然而求全而不能自全者亦多矣!窦融、张轨之求出河西,此求全而得全者也。……盖窦融、张轨,始终一心以奉汉、晋,此固宜永终福禄,沿及子孙者也。”张轨的一生,无疑是古代官吏廉洁奉公的楷模。(作者:宁夏社会科学院副编审 王晓华)